2023-11-16 09:38:56
紹興城西,浙東古運河碧波蕩漾,流淌著2500多年的水運史和綿綿不絕的中華文脈。為了更好地加強沿線城市合作交流、保護傳承好大運河,日前,市園林文物局(以下簡稱“市園文局”)牽頭組織各相關市直部門和運河沿線城區的代表,前往“橋鄉”紹興觀摩考察、循跡溯源、品讀運河。
“歷代營建的港口碼頭、閘堰工程、纖道石橋等大運河文化遺產實在是魅力非凡?!弊哌M浙東運河博物館,一條以“古韻今作”建筑手法呈現的“運河長卷”徐徐展開,浙東古運河靜靜“流淌”在長卷中央,帶大家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之旅——浙東運河是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浙東運河與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共同組成“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條始于春秋戰國的古運河,因獨特的發展演變形成了如今獨特的文化……大家時而駐足凝視、時而討論交流,感悟“流淌的史詩”。
“杭州在舉全城之力助力大運河成功申遺后,迅速行動——2017年,杭州在大運河沿線27個遺產城市中率先出臺全國首個運河保護地方性法規;2019年,杭州出臺了后申遺時代全國首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地方保護規劃;作為河長制的發源地,京杭運河‘河長制’不斷創新探索共享共治河湖新模式?!笔袌@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杭州在傳承千年運河、保護水文遺產、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值得一說;不僅如此,杭州還建立了遺產檔案和監測系統,將數字技術手段用于運河保護,推進信息化與遺產保護相融合,構建了杭州大運河保護管理體系,它們就像大運河保護的“四梁八柱”,也書寫了一份世界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的“杭州方案”。
作為活動內容之一,在跨區域保護協調交流會議上,杭州各區縣分享了各自發揮地域優勢,充分挖掘大區域內運河文化內涵,引領市民共同守護大運河的典型案例與成果。如上城區在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和海塘遺址博物館等重要文化場館中嵌入運河文化,提升全社會保護意識;拱墅區深化運河文化研究,成立區大運河文化帶管理辦公室;濱江區編制西興歷史老街保護規劃,將老街內文物保護單位(點)“兩劃線”范圍融入規劃中,推進開發與保護并舉;蕭山區完善保護機制,成立蕭山區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運河遺產保護修繕,復建老岳廟大殿,修繕運河衙前村、四翔村段古纖道,修繕新塘街道莫家港古纖道;余杭區加強運河兩岸博物館建設,中共西鎮區委舊址紀念館上榜浙江省文物局公布的浙江省第二批鄉村博物館名單;臨平區完善機制建設,成立大運河文物保護領導小組,由區長擔任組長,進一步加強全區大運河保護利用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2019年國家正式提出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戰略,啟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3.5平方公里示范區建設,高標準謀劃了十大文化標志性項目。接下來,杭州將繼續努力搭建大運河文化交流平臺,與運河沿線城市共同助力大運河綠色發展,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著力打造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杭州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