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9 12:03:35
數字時代里,人工智能、歷史學、圖書館等不同領域與數字影像會發生怎樣的交集與碰撞?昨日,數字時代的影像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麗水舉行。各大高校、研究院的教授、專家等在線上線下圍繞數字時代的影像與教育主題展開熱烈探討。
萊斯大學喬治與南?!斊杖宋闹v席教授Tani Barlow是中國近代思想史、性別研究專家,曾擔任萊斯大學趙氏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教授。她在中國近代思想史、女性主義研究方面研究深厚,享有盛譽。她在線上分享了自己的主題觀點,她從家族成員與影像故事的角度切入,闡釋了影像對歷史研究的意義和作用。攝影師如何用影像記錄生活、影像背后隱藏的事實分析……Barlow教授認為分析、歸檔照片對歷史研究很有幫助。
James.Z.Wang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以及人機交互領域的特聘教授。他目前的研究重點是大視覺數據中的對象、概念、美學和情感建模,并在生物醫學、視覺藝術、心理學和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應用。他分享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攝影要遵循什么原則,以及AI能給攝影帶來的功能作用。James還特別提到了AI無法做到的事,他認為人工智能雖然有很強大的技術手段,但無法傳遞人的情感,不能過度依賴算法。
兩位圖書館領域的專家給與會人員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南京藝術學院原攝影系主任鐘建明就從自己保存的影像照片開始談起,講到個人海量的照片與影像數據庫的關系。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輝老師從自己的項目切入,為大家帶來了《文化遺傳數字化保護與傳播》。
另外,來自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國內著名的高校教授也都針對數字時代的影像教育展開了研討。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陳靜認為,本次研討會達成了不同領域的學術與攝影之間的對話,對影像的定義更加寬泛,碰撞出了很多有趣的觀點,具有學術前沿性和一定的學術高度,也為日后合作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