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5 10:26:03
“稻田養殖的黑斑蛙,個頭比牛蛙小,但是味道更鮮美,游客還可以在稻田親身體驗釣蛙,享受童年樂趣?!苯?,來松陽縣齋壇鄉京梁村“稻蛙共生”共富試驗基地釣蛙的游客絡繹不絕?;刎撠熑巳~芳群介紹,“稻蛙共生”基地的水稻不施農藥化肥,黑斑蛙可以消滅害蟲,糞便還能育肥還田,水稻相比傳統種植更加蔥郁挺拔。
齋壇鄉地處松古平原中部,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糧食功能區。近年來,齋壇鄉挖掘本土特色產業資源,深入探索“稻+”生態種養模式可能性,突破傳統農業增收瓶頸。截至目前,共實施“稻蛙共生”“稻蝦共生”“稻鴨共生”“稻耳輪作”“瓜稻輪作”“麥薯輪作”等“稻+”生態種養項目6個,累計覆蓋農田面積200余畝。
“齋壇鄉有著深厚的農耕文化底蘊和資源優勢,尤其是要寫好‘稻+’文章,探索出一條增收共富的新‘稻’路,打響‘農耕齋壇’品牌?!狈止苻r業農村工作的齋壇鄉黨委統戰委員鐘李斌說。
建立資源“蓄水池”,全鄉積極排摸登記集體閑置土地、家庭農場、種養能手等本土資源“家底”,在引進項目后借力“過溫”,助推產業“孵化”升級。
去年,齋壇鄉依托蒙富家庭農場在小石村試驗“稻蝦共生”項目,基地總面積55.6畝,取得較好成效,還建立了“稻蝦共生”共富工坊,推出親子研學、工會活動、龍蝦垂釣、水稻收割體驗等活動,促農旅融合發展。今年,鄉域農業龍頭企業菌耳農業有限公司又從湖州南潯引進黑斑蛙養殖產業,并購入百余只縉云麻鴨,探索“稻蛙共生”和“稻鴨共生”生態種養。同時,該鄉種植大戶郡郡農產品有限公司還引入臨安天目山小香薯發展“麥薯輪作”,目前已種植100余畝。
“除了項目謀劃落地,搭建讓群眾能夠長久受益的平臺機制更是關鍵?!辩娎畋笳f,去年以來,通過農合聯黨建聯建,全鄉積極推行“組織搭建平臺+大產業農戶示范+小產業農戶合作+普通農戶參與”的組織助農“1+3”模式來實現特色產業集群化、生產機制合作化、收益共享化。
“下步,齋壇鄉還將不斷探索‘稻+’經濟模式,深化產、收、銷結合的全鏈條服務,以‘稻+’項目賦能更多土地資源,不斷為百姓種糧拓寬增收渠道,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齋壇經驗’?!饼S壇鄉黨委書記周旭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