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13:08:52
記者日前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90個自然資源所均已完成規范化建設,標志著我市全面打通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推動自然資源和規劃各項工作在基層落到實處。
“我局以省自然資源廳‘一目錄兩清單’為抓手,按照‘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有房議事’的要求,打造了一批‘履職到位、管理規范、服務優質、作風清廉’的自然資源示范所、標桿所?!睋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聚焦強基固本、創新模式、深入群眾等關鍵詞,結合各地實際,按照合法合規、簡便易行的原則,以“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為抓手,推動基層自然資源所實現建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服務優質化,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來,我市按照“大統一、小特色”的標準,因地制宜開展標準化建設。針對與鄉鎮(街道)合署辦公的自然資源所,統一辦公場所布置及標識。針對有獨立辦公條件的自然資源所,在軟件建設規范化的前提下,統一設置辦事窗口、信訪接待室、檔案室、會議室等工作場所。比如青田縣臘口自然資源所就與市場監管所合署辦公,落地業務綜合用房工程項目,辦公設施齊全,配有執法記錄儀及無人機,工作用車、傳真機,并與縣局聯網。所內涉及門牌、報刊架、會議記錄本等均使用縣局統一的視覺標識體系。
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建設,我市在省自然資源廳所列的17條制度的基礎上,創造性增加一次性告知制度、窗口辦事制度、風險管控制度,形成“17+3”《自然資源所制度匯編》,推動基層工作流程和辦事程序的規范化和便民化。
持續推進自然資源數字化、信息化管理,青田縣堅持科技創新,鶴城、船寮等自然資源所均統一進行機房升級,統一配備平板電腦、無人機、NAS存儲系統、電子設備充電站等設備。從動態監管系統運行以來,已實施無人機航拍監測147架次,航拍總面積116.27平方千米,其中重點區域62.2平方千米,常規巡查54.07平方千米。通過影像比對,出具監測報告177份,涉及變化圖斑170余處。實現執法監管“人防”與“技防”的智能結合,工作效率與準確度顯著提升。
據了解,目前,我市各地自然資源所陸續規范窗口管理,公開辦事指南,實行一次性告知,推行容缺審批、承諾審批等舉措;設立意見箱、舉報電話,暢通了民意訴求渠道,開辟了群眾監督途徑;開展現場辦公,組織送證上門,推進便民服務措施;堅持服務基層、問題導向,組織黨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文明創建、地災防治、社區共建服務等活動,深入一線,回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以貼心優質的服務給基層群眾帶去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打造人民滿意的基層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