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4 12:19:56
冬雨過后的蓮都楊坑村氣溫驟降,車子行進在400多米的半山腰,只見霧涌云蒸,宛如仙境。
這天下午4時,在村中的處州共富工坊內,村黨支部書記闕金榮與村干部、村民代表、投資業主和街道強村公司負責人圍坐一起,共商楊坑村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标I金榮激動地說,有了高科技楊梅補光技術與原生態高品質茶園建設,如今放眼大山深處,滿眼生機,“兩年前村里經營性收入僅有8萬元,截至目前經營性收入已超50萬元,村莊可謂實現了逆襲翻身?!?/p>
話音剛落,村民王軍平接過話茬:“有了黨建統領,村里完全變了模樣。以前楊梅6-10元一斤都沒人要,這兩年通過開楊梅節,知名度一下子打開了,今年我家楊梅一度賣到了60-80元一斤?!?/p>
……
兩年時間,從昔日荒山到如今“金山”,楊坑村到底經歷了什么?
紫金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勇軍一語道破:楊坑村通過匯聚強村公司、村集體、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第三方專業投資機構的五級創富主體,謀準了路子,找對了法子,正努力打造著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
原來10多年前,受一場嚴重雨雪冰凍打擊,楊坑村漫山果園逐漸荒廢,村民大都選擇外出打工。2020年,種茶大戶繆善兵看中這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茶葉良好的生長環境,一口氣流轉下1800畝拋荒山地,種植黃金葉、烏牛早、白茶等。
“今年2月,烏牛早上市銷售,畝產值超過1萬元?!笨娚票榻B,茶樹一般27個月后進入豐產,此后五六年時間,茶葉每年的畝產值都會成倍上漲。
正所謂好山好水出好茶,繆善兵自己在收獲豐厚回報的同時,每年要給村集體分紅50多萬元。此外,村里還有50多位村民在茶園打工,每年共計將獲得150多萬元工資。
采訪當天,年過七旬的楊建明正忙著在茶園補種茶苗。去年,這個經驗豐富的老茶農受聘成為茶園管護員,一下子有了近4萬元穩定年收入,“有了這片茶園,我往后的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p>
繆善兵說,到了明年采茶季,茶葉采摘還將直接帶動周邊村莊超1000人再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1.1萬元以上。
除了建設生態茶園,這兩年,楊坑村還大力加快精品楊梅發展,其中的100畝大棚楊梅安裝上楊梅智能補光系統?!芭飪忍綔y儀對溫度、光照、濕度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自動進行智能補光、溫度調節等,讓楊梅種植再也不用‘靠天吃飯’?!弊辖鸾值缽姶骞韭殬I經理人聶偉慶說,智能大棚內的楊梅啟用了設施促早栽培技術,并結合矮化修剪、智能精準補光等手段,“落果很少,采摘期提前至少一周以上,糖度也從露天楊梅的七八度提高到十四五度,畝產值從過去的1萬元提高到了6萬元?!?/p>
而其余1400畝露天楊梅也借助線上+線下銷售模式,賣出了好價錢?!耙酝?,村內銷售楊梅的方式大多是村民自行到集市或者流動售賣,沒有良好的銷售渠道,產品也容易堆積浪費?!甭檪c感嘆,為了拓寬楊梅銷路,線下采用合作社集體收購方式,在村內開設統一收購點;線上借力“互聯網+”,積極對接合作社收購和電商渠道,讓小小楊梅真正成為村民“致富果”。
茶葉和楊梅產業的“裂變”,讓楊坑村奔富的信心更強、勁頭更足。此外,村里還入股蓮都區首個街道級“飛地”光伏項目、古堰畫鄉文化產業基地商業用房項目,并投資建設南山人才公寓、企業服務中心大廈、高溪工業小鎮廠房等項目,預計每年可新增村集體經濟收益14萬元。
其實,楊坑村的農旅融合振興目標還遠不止于此。目前占地25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正在緊鑼密鼓施工,茶園騎行休閑綠道、楊坑村露營基地也已初露雛形……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激烈探討,室外的天色已經漸漸暗沉下來,遠處的麗水城已是星星點點,但闕金榮和大家似乎還意猶未盡,大家越聊越起勁,心里也越聊越敞亮,一個小山村的農旅融合振興夢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