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13:00:29
你幫我整理衣領,我為你扶正帽檐……11月18日上午8點,臺州海上客運中心,16名穿著六五式軍服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隨著客船鳴笛聲響起,時光仿佛回到半個多世紀前,他們第一次登大陳島的時候。
1965年,540多名天臺籍青年應征入伍,來到大陳島。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一手拿槍、一手扛鋤,用熱血和青春保衛和建設大陳島。如今,他們年逾古稀,重返一直思念的“第二故鄉”。
一次重游,共話故地故人
“這里是大半天村,那邊是小半天”“以前,一營部的營房就在這里,二營部的營房在前面,衛生所就在那里”……來到上大陳島,老兵們首先提出,要去舊營址看看。幾十年過去,大陳島早已更換布防,舊營房已被拆除。憑借幾處熟悉的建筑,他們一眼就辨認出所在方位。
走到一口水井前,老兵們激動地指著后面的民房說:“這里原先就是我們的營房!”老兵張忠鍵回憶起往事:“那時我是通訊兵,每天背著18公斤重的電臺設備到島上各個山頭走?;貭I房的時候,我總是滿頭大汗。那時,首長就從這口井里打水,親自給我擦臉……”
有幾位老兵看到舊營址變得草木荒蕪,難掩失落。好在,故地變了樣,故人卻從未忘記他們。
“楊政委!楊政委!”老兵們行至中咀村,73歲的林領花從自家開的小店里走出來,一把拉住老兵楊國耀的手。
楊國耀是原南京軍區守備第25團政委,曾在大陳島幫助漁民們保生產、學文化。他也一直牽掛著這里的居民:“你過得好嗎?”“老陳身體怎么樣?”“老余現在住在哪?”
“那些年,戰士們很照顧我們,我和丈夫也曾幫部隊修過營房?!绷诸I花說。
臨近中午,老兵丁兆佳與村民徐道谷接通了電話。不一會,徐道谷騎著三輪車來接丁老,到家里與81歲的父親徐正香見面。
丁兆佳是部隊的軍醫。那時大陳島醫療資源匱乏,島民看病難。丁兆佳無私醫治、救助了許多人,大岙里漁民徐正香便是其中之一。
“這些年我們經常聯系,老徐兒女結婚時還請我去喝喜酒了。他平時在路橋金清,聽說他最近正好住在大陳島,我得去看看他?!倍≌准颜f。
一場護航,助力老兵團聚
兩天一夜的大陳島之行,天臺籍老兵們的身邊,有一群志愿者護航。
“去年,臺州日報推出《尋訪大陳島老兵》特別報道,反響很大。當時我們就萌生了帶老兵回大陳島看看的想法,礙于疫情形勢、夏季高溫等原因,沒有成行?!碧炫_縣紅心社黨委書記林華強說。
最近,天臺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走訪老兵時了解到,他們一直思念著大陳島。張忠鍵退伍后,再沒回過大陳島。他的一句“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多想再回‘第二故鄉’看看”,牽動了許多人的心。
于是,天臺縣紅心社、中國農業銀行天臺縣支行、奧銳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愛心單位迅速行動,出資出力,促成了這次天臺“墾荒衛士”重登大陳島活動。
“這次出行的老兵,最年長的已有82歲?!绷秩A強介紹,志愿者們隨行留意老人的健康狀況,幫忙提行李、辦理入住民宿等。
除了保障出行無憂,天臺縣各單位和大陳鎮政府還策劃了一系列富有儀式感的活動,在墾荒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邀請老墾荒隊員高阿蓮、“墾二代”黃文英等與老兵共憶墾荒歲月,大陳島老兵和島上現役民兵共同植下樹苗,在島上留下一片“墾荒林”……
76歲的老兵袁相月,退伍后曾多次到大陳島故地重游。這一次,他特地帶了單反相機和手持攝像機,“這些年,大陳島變化很大,風景更美了,生活更好了。我們這次重聚很有意義,我想把大陳島的新面貌和戰友們的笑容都記錄下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