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14:04:09
市發展改革委昨提交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關于2023年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透露,今年,我市要突出重大項目對擴大有效投資的引領性、支撐性作用,聚焦九大領域,組織實施擴大有效投資“百項千億”工程,全市擬安排2024年“百項千億”重大項目576個,總投資約1.4萬億元,含實施類重大項目510個,總投資超1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43億元。
《報告》對2023年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做了回顧。去年,我市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730.6億元,同比增長6.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1月—2月的1.4%回升至全年的9.4%,居全省第三位。實施擴大有效投資“百項千億”工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4%,高于全省平均1.3個百分點,兩個季度獲得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賽馬”激勵。投資結構優化向好,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80個、超10億元單體制造業項目31個,制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交通能源水利投資等結構指標分別增長14.2%、29.0%和20.3%。開展“十大百項”興消費旺市場開門紅行動,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57.1億元,同比增長7.9%。
都市振興全面提速,區域協調持續推進。制定實施中心城區統籌規劃管理辦法,“一核十片”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38個,新增龍灣龍江等省級未來社區21個,新增鹿城中央綠軸等21個省級城鄉風貌區。文化影響力持續放大,開展建城2215年和建郡1700年系列紀念活動,《溫州大典》首批成果《永嘉叢書》出版發行。亞運足球、龍舟賽事圓滿精彩、亞運火炬傳遞出圈出彩,溫籍運動員金牌數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成功承辦2023央視春節戲曲晚會,朔門古港遺址高分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市級非遺指數連續6年全省第一,我市獲評全國第三座“中國工藝美術之都”。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我市將強化政策統籌,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兩大萬億產業集群,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數字經濟集聚區“一核心多區塊”建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用好產業鏈鏈長制“十個一”機制,推進“核風光水蓄氫儲”全鏈條強鏈補鏈,加強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規劃建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5%。鞏固提升傳統支柱產業,提速電氣產業集群“兩新兩聯”發展,提升汽車零部件產業整車配套能力,推動泵閥產業向能源、化工關鍵裝備產業轉型,推進鞋服產業“時尚+品牌+科技”升級,力爭傳統支柱產業總產值突破9500億元。
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深入實施擴大有效投資“百項千億”行動,著力推進576個引領性、支撐性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金風科技、瑞浦新能源制造、比亞迪動力電池等重大項目投產建設。堅持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產“兩手抓”,聚焦“551X”頭部企業,綜合運用產業鏈招商、場景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落地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80個、超10億元單體制造業項目30個,開工增資擴產項目500個、竣工300個,推動制造業投資增長17%。
同時,深入實施“強城行動”,全力推動城市能級躍升。以“強城行動”為牽引,厚植城市優勢,提升城市能級,打造成為青年人近悅遠來的向往之地、輻射浙南閩北贛東的現代化擁江濱?;▓@城市。實施空間重構行動,加快構建“五城聯動、三園輝映”新景象。推動甌江新城加速崛起,加快推進濱江CBD總部大樓群、溫州金融科技文化中心和溫州文化展示中心等項目建設。持續拓展大都市區發展空間,剛性落實中心城區一體化市級統籌機制,著力構建“一核三輔”空間結構,積極推動公共設施等“六個一體化”。實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挖掘“永嘉學派”內涵,推出《溫州大典》研究編纂新成果。加快推進朔門古港遺址考古發掘、價值研究,推動納入海絲申遺體系。建好九山書會南戲文化園,打響“中國南戲故里”金名片。打好綜合交通三年大會戰收官戰,建成投用杭溫高鐵,加快構建“5321”高鐵時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