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12:20:06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省第十五次黨代會賦予湖州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標新定位,市委九屆二次全會作出了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決策部署。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市委部署要求,湖州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就推進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凝聚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廣泛共識
湖州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全市各級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要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是湖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必須扛起的政治使命,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湖州的生動實踐,必須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是湖州落實省委“兩個先行”戰略指引的重大舉措,必須堅決當好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領跑者、探路者。要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全市上下應當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忠實踐行“兩個維護”,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把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作為共同追求和奮斗目標,奮力實干爭先,主動投身實踐,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展示湖州的自然生態之美、經濟發展之美、開放自信之美、地方人文之美、社會和諧之美、民生幸福之美,不斷開辟“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新境界。
二、堅決扛起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責任擔當
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以“六個新湖州”為任務跑道,以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綠色低碳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等試點示范為重要支撐,以“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實干爭先主題實踐為動力保障,按照市委提出的2025年、2030年、2035年“三步走”高水平建成引領全國、享譽全球的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戰略部署,把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布局,科學編制實施《湖州市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綱要》和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著力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質量發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高標準示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水平呈現,加快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典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典范、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典范、推動綠色共富示范先行的典范、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典范,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湖州篇章。
高水平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現代產業,深入實施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和工業全域有機更新,加大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聚焦八大新興產業鏈開展體系化招商,務實推進“十百千萬”重大項目攻堅和項目“雙進雙產”,深化企業梯度培育,全面打造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市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設“軌道上的湖州”,推動“2+8”平臺綜合實力五年倍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創新強市首位戰略,推進“五谷豐登”計劃,加快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應用,提升綠色低碳創新策源能力。有計劃有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促進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居民生活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推動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加快形成示范全省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
高水平提升環境品質。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污染物源頭協同治理,提升臭氧、PM2.5、藍藻等防治水平,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嚴格落實“三區三線”和“三線一單”分區管控,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統籌中心城區城市有機更新和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未來社區和美麗城鎮建設,爭創生活垃圾分類全國示范,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
高水平促進生態共富優享。落實全省縮小城鄉差距領域全市域試點各項任務,深入推進“擴中”“提低”改革、綠色低碳創新綜合改革,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綠色樣本。突出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完整構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生態資源變資產、資本的轉換途徑。培育特色生態旅游度假產業,形成“生態+”產業集群,以綠色業態促進居民增收。打響“學在湖州”品牌,建設健康湖州,增強就業、養老、育幼、文化等公共服務優質度、均衡性和可及性,構建共富型大社保體系,推動廣大群眾共享綠色紅利、生態福利。
高水平培育生態文化。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多元化開展全民共建,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光盤行動等綠色生活方式,推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蔚然成風。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國際合作示范區,深化生態文明領域交流與合作,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的“展示窗口”,形成國際傳播影響力,持續擦亮“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城市品牌。
三、切實強化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保障體系
加強法治制度保障,制定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條例,深化生態文明領域的標準制定和制度創新,構建立法、標準、制度、數智“四位一體”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工作機制保障,增強污染防治攻堅合力,深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協同聯動,依法從嚴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健全多元投入保障,建立財政綠色發展獎補政策,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制度,發揮綠色金融的“乘數效應”,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綠色產業發展。強化人才支撐保障,建立靈活有效的人才創新政策體系,加大生態文明領域高層次專業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的引育力度,支持本地高校院所推進生態文明學科建設和設立產業學院。完善考評激勵體系,健全綠色GDP考核,深入推進綠色審計,增加生態文明建設在各地各級綜合考核中的權重,并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四、著力形成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工作合力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實施,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各有關部門要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級監察委員會要持續正風肅紀、強化監督問責,不斷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環境。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要堅持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懲治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的力度,強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司法保護。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和職能作用,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圍繞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重大任務,打造生態文明立法典范,加強常態化監督,適時就有關重大事項作出決議決定,依法保障和推動市委決策部署的全面落實。各級人大代表要身體力行“雙崗建功”,在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中擔當履職、帶頭示范、多作貢獻。全市各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要認真學習、廣泛宣傳、自覺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的模范踐行者、積極推動者、最美展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