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12:02:37
“如今,學歷社會正邁向技能型社會,受眾群體從技能謀生轉向技能致富?!迸_州市教育局高等職成教處處長鄭琳說,臺州的職業教育不再局限在職業院校學歷教育與培訓,而是趨向發展“終身型”職業教育,開展因材施教面向不同主體的教育培訓,并積極拓展辦學功能,以全齡友好包容優化公共服務享富。
2021年,臺州職業院校面向社會人員培訓達23.23萬人次。按照規劃,到2025年,臺州將實現每年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次以上,力爭每年新增成人初高中學歷提升10萬人、新增大專及以上學歷層次教育學員30萬人。
職業院校服務屬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近日,天臺縣南屏鄉前楊村很是熱鬧,共青團天臺縣委組織的青創客后備箱集市活動不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一批“紅色村播”,為村民們直播銷售農副產品。
這些“紅色村播”都是在天臺天成職業技術學校接受的直播運營培訓。
“我們針對政府所想、社會所需,去做這個項目?!碧斐陕殬I技術學校負責人汪傳魁說,比如今年疫情影響就業,學校就從就業入手,開發課程,再尋求政府項目支持,完成公共服務。
汪傳魁認為,隨著教育的發展,職業院校服務屬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他們可以通過對外活動或與外界活動參與,將知識、理論成果、先進技術等傳播并應用于社會。
為了提升農民能力素質提升,讓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實現技能致富,天成職業技術學校開發了抖音運營培訓,打造了兩個直播品牌——“紅色村播”和“巾幗村播”。
“通過培訓,很多人用一個手機都能賺錢了?!蓖魝骺f,比如農家自種的紅薯,很多人以前都是放著自己吃或是曬成紅薯干,即便拿去賣,一斤也賣不了多少錢,更沒人上門收購?,F在,他們通過直播帶貨,銷量還不錯。
不僅如此,天成職業技術學校還開發了茶食、禪茶、辦公室茶藝、茶修、和合茶藝等課程,
開展旅游類人才培訓,開發和合文化系列培訓及活動,不斷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
除了各類技能培訓,天成職業技術學校還接收了不少“問題少年”,他們都因為各種原因,逐漸被社會邊緣化。
“多是家庭難管、學校難教、社會難容的‘三難’少年,用常規教育方法很難起效?!蓖魝骺f,因此學校需要用心感化,幫學生們重建生活、學習習慣。
汪傳魁曾接到一位家長的求助:對方說自己孩子不是讀書的料。
汪傳魁收下了這位學生,他說,不要給孩子施加不該承受的壓力,正確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定位。
在老師們的教導下,這位學生最終順利走向社會,進入企業?!八M入企業后月薪上萬元,讓父母刮目相看,這讓我很欣慰,我們做的工作是有社會價值的?!蓖魝骺f。
正是秉持著“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精神,天成職業技術學校以“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為特色,以“個體老板、企業骨干”培養目標,謀求發展。目前校區占地42.9畝,每年培訓各類技術人員3000多人次。
全民終身教育實現價值提升
65歲的壽立新,是家人和老友眼中的“大忙人”。他趕時髦、愛鉆研,退休后他上聲樂班、參加合唱團,如今他又通過老年無人機和視頻剪輯課程,學到了新技能,平時跟老友一起,拍攝、制作各種活動視頻。
今年3月,臺州開放大學開設了老年無人機課程,是省內第一家將新潮課程帶進“銀發學堂”的老年大學。
“如今社會,職業教育更應聚焦于人的全面發展,呈現出終身性、發展性等特點,實現全生命周期貫通與普惠性?!迸_州開放大學黨委書記王煥斌說,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方面,臺州開放大學主動探索、創新辦學,除了注重成人的素養和職業技能提升,學校還有全省首家地級市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全國首家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和鄉村振興學院。
為此,臺州開放大學繪制了“構建五光十色,‘多彩斑斕’的終身教育體系大平臺”的發展藍圖,著力建設“五個大學”,即“有溫度的大學”“市民家門口大學”“田間地頭大學”“產業園區職工大學”“掌上大學”;打造“五色基地”,即紅色資源基地、民營企業教學實訓基地、鄉村振興共富實踐基地、青少年教育發展基地、老人社區教育服務基地等等。
“我們還有貫穿全年齡段的‘五色教育’?!蓖鯚ū笳f,臺州開放大學就是一所專事于全民“終身教育”的新型開放型大學,在多年的教學探索中,形成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社區教育、社會培訓教育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
目前,臺州開放大學成為首批全國地市級示范性電大,去年在國家開放大學系統全國改革發展推進會上作為唯一地市電大代表作典型發言。學校也是國家開放大學全國第八個教學實驗基地、國家開放大學奧鵬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國40家示范學習中心之一、教育部全國20家“數字化學習示范中心”之一、科技部全國39家“數字教育公共服務示范工程”示范點之一和臺州市遠程教育中心。
“這幾年,在政府的推動下,社區教育發展很快?!蓖鯚ū笳f,這是一種雙向推動,政府不斷推出新的政策,每個職教院校都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培育技能人才“技能富民”
服務供給是職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支撐,近年來,臺州逐漸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溫嶺溫嶠的青嶼村是遠近聞名的“月嫂村”。溫嶠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開設的“紅色月嫂技能培訓”項目,帶動很多婦女從事月嫂、育嬰、保姆職業,每人每月收入達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技能富民”。
這只是溫嶠鎮成人文化技術學?!凹寄芨幻袢f人培訓工程”的其中一個項目。
2016年9月,溫嶠成技校啟動“技能富民萬人培訓工程”,學校立足溫嶠千年古鎮的人文地理和產業布局的特點,以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為導向,全面整合優化資源,圍繞“服務一個中心、創十個品牌、送百場活動、育千名人才、惠萬名群眾”目標,開發了富有區域特色培訓課程體系,包括“千人培訓項目進文化禮堂”“紅色月嫂技能培訓”“一村一鄉廚技能培訓”“互聯網+工量刃具營銷技能培訓”“峨嵋山農家樂培訓”等項目,培訓人群覆蓋全鎮35個村及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
“技能富民萬人培訓工程”實施以來,培養了一大批月嫂、鄉廚、電工等技能型人才,成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大助力。
去年10月底,教育部辦公廳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工作小組公布了2021年“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名單,溫嶠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技能富民萬人培訓工程”榜上有名。
在仙居,傳統小吃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積淀,風味獨特、品種豐富。仙居縣白塔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創造性實施的“仙學匯”助推“仙鄉小吃”富民培訓工程今年也入選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該工程通過開展技能培訓、信息化服務等帶動創業就業的同時,推動了小吃與旅游、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還推進地方產業加快壯大,促進青年技能成才、技能致富,讓每個人都有出彩機會,助推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