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09:47:06
每當夜色降臨,海寧市海昌街道利民村就變得熱鬧起來。在村子附近產業園區上班的年輕人,陸續回到村里的“鄉村人才公寓”,旺盛的人氣給這個村子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我已經在這里住了一年了,飯店、早餐店等都有,還有車位。最重要的是,開車到公司只要10分鐘?!闭憬擂热A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譚綿文介紹,去年年初,他從公司宿舍搬到了利民村,很喜歡這里的環境。
利民村黨總支書記薛群明介紹,依托于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海寧分區,目前,整個村子打造了2300套“鄉村人才公寓”,65%以上租給了園區的年輕人,行情持續走俏。
依托產業園區,八成村民當上房東
走進譚綿文租住的公寓,寬敞明亮的格局讓人眼前一亮。公寓一共五層,每層樓有三套小公寓和一間公共會客廳。每套小公寓的租金在600元到900元不等,都有廚房、臥室以及干濕分離的衛浴,洗衣機、空調、冰箱、電磁爐、油煙機等家電一應俱全,原木色的整體裝修風格也十分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譚綿文說,村里的生活,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房東就住在樓房一層,會定時打掃公共區域,偶爾在碰面時會和主動他聊聊天,問問他有什么需求。特別是他春節回家的一個月,還主動給他減免了一個月的房租。此外,公寓安裝的指紋鎖和監控攝像頭,也給他帶來了滿滿的安全感?!半m然工作很忙,但有舒適的住所,也就沒那么焦慮了?!弊T綿文說。
在利民村,有365戶村民當上了房東,占了全村總戶數的八成。薛群明介紹,2017年大部分村民在重建房屋之初,就按照出租房的標準進行規劃布局。周邊滿足基本生活的商業服務網絡也很完善,1公里范圍內還有一所學校。
當然,“鄉村人才公寓”的吸引力不止于此。漫步在利民村里,每家每戶都是精致的小洋樓。最近這段時間,村里的綠化、亮化工程也漸漸“靚”起來了。
利民村“鄉村人才公寓”之所以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在薛群明看來,這是因為村子天然的區位優勢——利民村位于海寧市北郊,谷水路南側,距離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海寧分區都不到4公里路程,開車不過十分鐘。
盤活閑置農房,鄉村人氣與日俱增
一方面是企業員工的租房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村民閑置房的高效利用問題。早在2021年,利民村所在的海寧經濟開發區(海昌街道)就開始謀劃打造“鄉村人才公寓”,為有租房需求的產業園企業員工和有閑置農房的村民牽線搭橋,并在當年召開了一場座談會,邀請企業負責人實地考察。
“有兩家當場定了十幾間,但更多的企業還在觀望?!毖θ好魈寡?,那時進出村里的路還是泥路,一下雨能踩一腳泥?!芭涮撞煌晟?,路也不好,人家不愿意來住,我們挺理解的?!?/p>
失望之余,薛群明更加確信,想把房子租出去,就必須改造提升。自2021年起,利民村便推進基建,直到2022年中秋節前后,第一階段的改造提升終于告一段落:雨污分流、庭院翻新陸續完成,柏油路從主干道一直延伸至每戶家門口,全村還劃設了700多個機動車停車位。
環境提升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利民村的人氣越來越旺。2021年登記在冊的新居民只有800多人,如今猛增到了3700人以上。水果店、飯店、早餐店、超市、電瓶車店面等也越開越多。
最近,為了進一步做優“鄉村人才公寓”服務,同時也為了給村民增收,利民村鼓勵村民將自家閑置房一起打包出租給村里,再由村里對接給有承租意向的企業。
利民村村民李明華表示,他家有多套公寓待出租,因為退休后愛好旅游,平時沒有很多時間和精力管理出租公寓,聽說村里有了這樣的新模式后,立刻報名參與了。
提升鄉村吸引力,讓青年人才真正留下來
“村民有穩定收入,員工住有所居,企業穩工留人,這是利好多方的事。當然了,并不是把房子租掉就萬事大吉?!焙幗洕_發區(海昌街道)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做好租房“后半篇文章”,當地考慮在幾個村試點“公寓管家”,實現從租房到維護、管理的全流程服務?!肮芾砗?,品質優,流動性就小,大家住得也越舒心,實現良性循環?!?/p>
在薛群明的手機微信里,有一個租房協調群?!敖值?、村干部、企業代表和網格員都在群里,村民有房子出租、企業員工要租房,或者反映什么問題,都能第一時間溝通?!?/p>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眼下,包括利民村在內的多個村莊、社區正積極推進更高規格的人才公寓落地。新的人才公寓建好之后,不僅能將更多青年人才引進鄉村,參與投資的村子還可以穩定地得到一筆租金收益。
“目前已摸排出了村子西面一塊空地,離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和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海寧分區都很近,可以說是村子的‘黃金位置’?!彪m然周邊不少村都在爭取,但薛群明信心十足。
高品質產業新城,對應的是高品質產業新村。在薛群明看來,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僅是園區管理方的工作,更是周邊村社需要思考的問題。目前利民村正有序推進全村安防工程建設,監控、密碼鎖加裝工作正在火熱進行中。接下來,村里還計劃在北面的空地建造健身步道、籃球場和足球場,做足休閑娛樂配套,持續擦亮“鄉村人才公寓”這張“金名片”,讓更多優質人才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