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 09:04:39
蘇東坡曾言,“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六月的吳越大地,正在上演一場炊金饌玉的楊梅盛宴。
今天,在楊梅之鄉仙居,距縣城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小山村程岙,村民沈樹成開始采摘今年的第一批古楊梅。這是自去年11月10日“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后迎來的第一個采摘季。由于所處海拔相對較高,古楊梅的成熟季總比山下的楊梅來得晚一些。
在沈樹成看來,今年的楊梅采摘季很特別,山上那些古楊梅樹在他心里的分量更重了。如果說以前堅守在山里,呵護著古楊梅樹是出于淳樸的本心,那如今他心頭揣的是責任,肩頭挑的是重擔。
八年申遺路,一朝名滿天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殊榮給仙居這片土地帶來的影響不只關乎過去,更關乎有著無限可能的未來。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頒給了“梅茶雞蜂”
自申遺成功后,半年多的時間里,沈樹成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從一開始有些不知所措,到如今能對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侃侃而談,這位60多歲的梅農,打心底里為自己每日所從事的勞作驕傲。沈樹成所在的橫溪鎮下沈村程岙自然村被視作“梅茶雞蜂”復合種養模式保存最為完整的區域,沈家世代守護的這片山林,也成為了“典型中的典型”。
在沈樹成的帶領下,記者沿著山路拾級而上。放眼山間,古楊梅樹連點成線,串線成林。這里的楊梅樹都掛著樹牌,樹齡基本在200-300年。楊梅樹不是很高,但大的樹冠跨度有十多米,亭亭如蓋,甚是壯觀。一棵棵的楊梅樹下是一小片一小片的茶樹。這個季節茶樹已在“休養生息”,林間偶爾能見到蜂箱。
將古楊梅樹養護與茶樹栽培、土雞飼養、土蜂飼養等產業有機結合,實行“梅茶雞蜂”的復合種養模式,就是“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的精髓。在該復合種養模式中,楊梅樹為核心物種,茶樹、土雞、土蜂為配合物種。這是聰慧的仙居先民基于生物鏈原理,充分發揮中國傳統“因物制宜”農業思想的高度體現。
難怪沈樹成家的這片楊梅林會成為申遺成功后最“熱門”的展示地。藍天白云下,楊梅樹與茶樹青翠相疊、錯落有致,山雞在樹下啄食,林間有蜜蜂振翅,呈現一幅“梅茶雞蜂”共融共生的和諧景象。
八年申遺路,小楊梅走向大世界
中國不乏古楊梅產區,但大多是規?;瘑畏N楊梅。全球第一個楊梅領域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能花落仙居,正是對當地顯著區別于中國其他古楊梅主產區的“復合種養系統”的高度肯定。
“‘梅茶雞蜂’是仙居人民千百年的經驗創造,是樸素農業智慧的璀璨結晶?!毕删涌h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朱水星介紹,“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依托的水土環境,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火山流紋巖山地地貌。這種地貌本不適合常規農作物的生長,但仙居先民發現境內大量分布著野生楊梅樹,于是堅定地認為當地適合種楊梅。在此基礎上,當地人逐漸發現楊梅林中混栽茶樹、林下飼養山雞、林中養蜂同樣契合,就此開啟了復合種養之路。
“楊梅樹與茶樹有植株落差,楊梅樹為茶樹提供散射光、阻風抗寒、保水保肥;楊梅林與茶園又為土雞提供活動空間和飼料來源;土雞的糞便及草本植物的腐殖質能為系統提供優質肥料;土蜂在系統內為蜜源植物授粉,保障生物多樣性?!敝焖钦f,“梅茶雞蜂”能傳承千年,是中國傳統智慧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證,也是縣城小楊梅能走向大世界的最大底氣。
2015年10月,“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被列入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同年,仙居縣開始謀劃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7年,仙居縣與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展開合作,對這一復合種養模式進行系統性研究。2019年,該系統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23年9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咨詢小組專家對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進行了考察;同年11月,“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八年申遺路,雖充滿艱辛,但當地的思路與格局從此打開,發展的不僅僅是農業,而是一地的歷史與文化,是全民意識的提升與轉變。八年來,當地在專家的指導下,收集歷史文化資料,對古楊梅樹開展普查,為楊梅樹掛牌保護,數字化建檔監控,打造了4個古楊梅核心區,建立了楊梅文化館、生物多樣性博物館等。此外,出版了《浙江仙居楊梅栽培系統》,開展農業培訓,從遺產保護到文化傳承,不斷提升全民認知。
1600歲的古種楊梅是什么味兒?
仙居到底有多少株古楊梅樹?
來自仙居縣農業農村局的官方數據顯示,目前超過100年樹齡的仙居古楊梅樹有13425株,其中200年樹齡以上的有7546株、500年樹齡以上的有108株、1000年樹齡以上的有28株,光數量就可稱得上“世界上最大的古楊梅種質資源庫”,且大部分古楊梅樹成片分布、規??捎^。
在仙居當地人看來,古楊梅樹的數量遠遠不止官方統計的數據?!拔壹腋浇纳筋^少說也有3000株,但村里之前上報的有人管護的數量是1200多株?!鄙驑涑筛嬖V記者,很多古楊梅樹長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難以統計。
仙居古楊梅樹主要分布在橫溪、湫山兩個鄉鎮,經過千百年的世代選育與引種工作,當地的古楊梅種質資源也十分豐富。如“早頭”“小野烏”“小炭梅”等,都是仙居特有的楊梅品種。
仙居本地栽培楊梅的歷史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當時,仙居轄屬臨??h(郡)。三國時吳丹陽郡太守沈瑩所著《臨海異物志》中記載:“楊梅,其子大如彈子,正赤,五月熟。似梅,味酸甜”。其后,該記載被農學巨著《齊民要術》及《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經典史籍所引用。仙居作為中國楊梅栽培起源地的地位得以確認。
事實上,經鑒定,仙居當地最古老的楊梅樹確已1600多歲,長在橫溪鎮的屏風巖上。屏風巖因峭壁懸崖如巨大屏風而得名,古楊梅樹王就靜靜矗立在屏風巖峰頂?!澳抢锴暌陨系臈蠲窐溆惺嗫??!毕删涌h農業農村局大數據中心主任泮丹丹告訴記者,或許是因為屏風巖地處深山幽林,外界干擾較少,那里的古楊梅樹群才存留至今?!皻v經千年,依然枝葉繁茂,年年碩果累累?!便さじ锌卣f。
“1600多歲的古種楊梅是什么味?”
面對記者的好奇提問,泮丹丹笑著說,雖比不上如今選育后的仙居楊梅個大味美,但古種楊梅味道濃郁,酸中帶甜,用來釀楊梅酒,風味絕佳。
越來越多的古楊梅樹正在被發現
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閃亮”全球后,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給仙居農業農村局打電話的村民突然增多了?!岸际怯嘘P古楊梅樹的。要么是哪里發現古楊梅樹了,要么是哪棵古楊梅樹出狀況了,能感受到老百姓對古楊梅樹發自內心的關心和重視?!便さふf,局里也鼓勵村民多發現多報告,更利于古楊梅樹的統計和保護。
如今,越來越多的古楊梅樹正在被發現,越來越多的村民和村莊看到了保護古楊梅樹的價值。在仙居,有多個民間自發成立的古楊梅樹保護組織。有什么事情在微信群里一說,大家哪怕隔著山頭也會跑去助一臂之力。剛退休不久的宋驍就是一位民間組織的領頭人,今年春節最讓他驕傲的事情是帶領著大家清理出了一條能探訪古楊梅樹的古道?!捌鋵嵃l現這條古道很久了,大家一直沒能湊好時間去做這件事?!彼悟斦f,“這不是申遺成功了嗎?大家都很激動。正月初三一拍即合,一下來了二十多人,原計劃三天的工作量一天就做完了?!?/p>
4月底的時候,一棵古楊梅樹的倒伏再次讓大家看到申遺帶來的積極影響,也凸顯出當地民間公益組織的力量?!耙郧肮艞蠲窐涞沽?,很多人會放棄它,在原址種一棵東魁楊梅樹,畢竟市場上東魁楊梅更受歡迎?!彼悟敻嬖V記者,這次古楊梅樹的主人主動找到他們,希望得到公益組織的幫助。求助消息一發布,也來了二十多人?!拔覀冎换ò胩鞎r間就把古楊梅樹扶正并重新覆上土了?!彼悟斦f,前幾天他去看了看它,生長得很好,還結了不少果子。
同為民間組織成員的沈保進告訴記者:“古楊梅樹成為世界遺產,是我們仙居人的驕傲。咱們老百姓就干點老百姓能干的事情?!?/p>
農業文化遺產“不是關于過去而是關乎未來”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為解決全球農業可持續問題而發起的一項全球計劃。聯合國糧農組織將其定義為:“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苯刂聊壳?,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22項,數量保持世界首位。
申遺專家團隊成員、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青年研究員陳加晉認為,“梅茶雞蜂”之所以能站上世界舞臺,成為楊梅領域的唯一,正是契合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耙蚨赀z成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接下來應該對其進行活態保護與傳承,并進一步探索如何將文化影響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p>
在朱水星看來,仙居已經做好了準備,將利用這次機會打一場更漂亮的“仗”。為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仙居創新實施“神仙大農”品牌建設工程,覆蓋全縣農業從業人數的80%,開發出了9大類275款產品。2023年9月,“神仙大農”推出“梅茶雞蜂”禮盒,將農業文化遺產直接送至食客嘴邊。
“我們要把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的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讓仙居古楊梅成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朱水星說,“仙居楊梅”已有足夠的影響力,目前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26.23億元,接下來要把仙居茶、仙居雞、土蜂蜜帶動起來,“梅茶雞蜂”的發展將迎來全新局面?!拔磥砦覀冞€將深挖楊梅文化,同時開發旅游、組織研學、發展民宿等,再做一篇精彩的‘梅茶雞蜂’農文旅融合文章?!敝焖钦f。